信息共享 惠及百姓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某企业职工终于拿到医保报销单。这是乌海市检察院与政府部门深化府检联动、破解民生痛点的成效之一。

  2024年以来,乌海市检察院创新协作模式,以信息共享为纽带,在文物保护、民生保障、法治建设等领域与行政部门同向发力,让法治红利切实惠及群众。

  线索双向通 民生痛点破解快

  “企业欠缴医保费,职工看病没法报销,这事检察院能管吗?”2024年4月,乌海市检察院检察开放日活动中,乌海市工会代表呼向荣的提问,拉开了一场民生攻坚的序幕。

  检察机关迅速核查,发现2021年至2023年5月,当地44家企业累计欠缴医保2395.34万元。针对这一问题,该院向乌海市税务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开展专项征缴,并联动医保、财政等部门共享数据、协同推进。截至2025年8月,29家企业完成全额清欠,14家被移送法院强制执行,共追回医保费2106万余元,清缴率达到近90%。

  线索互通不止于此。乌海市检察院与乌海市审计局联合印发了《检察公益诉讼与审计监督协作配合工作暂行办法》,办法签订不久后,很快收到审计部门移送的“3家企业欠缴土地出让金”线索。检察机关联合自然资源局等4部门磋商对策,制发检察建议,最终促使企业上缴欠缴金额及滞纳金1663.84万元。

  此外,该院还联合乌海市人大、市政协建立建议提案与检察建议双向转化机制,从代表委员的建议中筛选公益诉讼线索,将检察建议转化为民主监督议题,形成“线索发现—办理—监督”的闭环。

  协作护权益 民生温度看得见

  “多亏检察院帮我们建起‘防护网’,以后孩子在培训机构上课,我们更放心了。”近日,乌海市一位家长这样感慨。“防护网”指的是当地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的全方位保护。

  “‘府检联动’进一步打好了维护特定群体权益的‘组合拳’”,乌海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张利告诉记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除了要加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还要加强源头化解工作,更需要强化综合保护。”

  据悉,2024年起,乌海市检察院联合该市教育局、民政局出台意见,对未成年人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开展入职查询,截至2025年8月已查询2182人次,从源头杜绝侵害未成年人风险;联动公安、教育部门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处置医疗机构移送线索4条,制发“督促监护令”21份,开展亲职教育72次,帮助“甩手家长”回归监护职责。针对困难群体,检察机关更是打出“司法+社会”救助组合拳。

  小羽(化名)的丈夫被害后,留下两名幼子和患病母亲,家庭陷入绝境。乌海市检察院不仅为其发放司法救助金,还联动妇联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其一家人疏导情绪,为孩子申请困难家庭补助直至成年。“是检察院让我走过了冬季。”小羽的话道出了检察履职的温暖。

  此外,该院还联合乌海市卫健委开展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专项检查,推动医院自助机增设语音播报、电梯按钮加盲文、设置低位服务台,让老年人、残疾人就医更便捷。

  制度筑根基 法治公信再提升

  “文物保护不能仅靠一个部门,府检联动才能形成长效合力。”近日,乌海市检察院与该市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文物保护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为文物保护加上“双保险”。这是当地检察机关以制度建设夯实府检联动基础的又一个缩影。

  在廉政建设领域,乌海市检察院与该市纪委监委制定协作意见,明确线索移交、监督协作职责,累计移送公职人员违纪违法线索33条,推动涉案单位以案促改。针对虚假诉讼这一“司法毒瘤”,该院联合法院、公安、司法局出台实施办法,构建“信息互通、程序衔接”的整治格局,办理虚假诉讼监督案件6件。

  “只有多方合力,才能守住司法诚信底线,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乌海市检察院民行检察部主任王剑波这样说。从民生小事到法治建设,乌海市检察院以府检联动为抓手,用信息共享打破部门壁垒,用双向赋能破解治理难题,让法治的“同心圆”越画越大,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实。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