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作品写在山河间


转自:贵州日报

“从一张白纸慢慢地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身为花江峡谷大桥设计负责人的叶洪平,眼里满是自豪与欣慰。

在桥梁设计师眼中,每一座桥都是最美的。花江峡谷大桥的设计中,如何将大桥结构之美、力量之美与周边的自然之美和谐融合,是叶洪平责无旁贷的考量。这个过程中,叶洪平和团队硬是用2000多张图纸实现了创意和构想。

花江峡谷大桥桥塔以受力合理的“门”型结构为基础,将峡谷岩层地貌融入设计,以竖向线条构筑刚直、层叠的构造,呈现出简洁而现代的美学风格。

这座大桥最怕的就是峡谷间飘忽不定的风,最难的是如何利用大桥结构空间满足各种旅游功能……叶洪平知道,在翻来覆去的计算和验证中,这些问题都要得到科学精准的解答。

设计人员是最早一批涉入的队伍,大桥做前期踏勘时,叶洪平和同事每天在峡谷里行走几万步,鞋都走破了。在枕着涛声入睡的日子里,在顶着烈日勘探的攀爬中,设计师们延展了贵州人造桥的理念,树起了品牌,干出了名堂。

625米相当于200多层楼,受峡谷风影响,监测到的最大风速为14级。“我们通过风洞试验、数字仿真技术研究,主梁首次采用‘中央上稳定板+上下水平稳定板’的气动措施,既节约造价,又可作为桥旅融合空中竞速跑道。”叶洪平讲述着设计中一个个小巧思。

“但我们建造的不仅是一座交通枢纽,更是一条连接历史与未来、人类与自然的文化纽带。”设计之初,叶洪平和团队在本没有路的地方翻山越岭、寻找灵感,以自然风光为依托、三叠纪古海洋遗址为文脉来开展桥旅融合创建。

大桥周边还规划了云渡服务区、悬崖酒店、200米观光电梯、景观文化长廊、锚碇攀岩、高空观光水吧和玻璃栈桥式餐厅等多元化旅游设施,探索以世界级桥梁打造世界级景区的全新模式。

他所在的桥梁设计分院大桥组是一支极富战斗力的本土年轻团队,团队先后承接了平塘至罗甸、瓮安至开阳、六枝至安龙等30多条高速公路200余座特殊桥梁设计任务,排名世界前100座最高桥梁中,大桥组设计的就有18座。

今年,叶洪平所在的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贵州交投所属桥梁集团中标了孟加拉国卡达姆拉苏尔桥梁施工项目,贵州积累的峡谷桥梁技术标准与经验,将为解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复杂地貌地区的互联互通提供“贵州智慧”。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