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数字引擎更多动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464.6万个。而在2020年底,这个数量仅为71.8万个。这一增长速度创造了全球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纪录——相当于近5年间平均每年新增近80万个5G基站,直观展现了“十四五”期间我国信息通信业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信息通信业多年来创造了许多奇迹。业界流传着一句话,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领跑,精准描绘出我国通信技术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完整路径。“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全球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5G基站总数占全球总量超60%。信息通信网络服务从能用转向好用,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数字鸿沟加速弥合,网络发展成果惠及全民。举个直观的例子,“十四五”前,家庭宽带带宽多在百兆,在线网课卡顿、4K电影缓冲是常有的事。如今,家庭户均接入带宽为500兆,下载一部高清电影仅需几分钟。

技术话语权实现逆袭。从参与标准制定到主导标准制定,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全球占比超40%,5G—A、6G等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第一阵营。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取得创新突破,技术攻坚实现全链条突围。在6G赛道提前布局,摆脱了“一代技术一代卡”的被动局面。掌握技术演进的主动权,不仅打破了国外对通信核心技术的长期垄断,还构建起以我国为核心的全球数字技术协作网络。越来越多国家在5G—A、6G部署中主动对接我国技术标准,国内企业借助技术突破快速崛起,形成产业集聚,带来全球合作,把技术话语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全球竞争力。

技术演进也推动了价值链攀升。“十四五”时期,我国信息通信业完成了从价值链下游到上游的跃升。一方面,产业链向上延伸,摆脱此前局限于下游低附加值环节的局面,形成从标准制定、核心器件研发、设备制造到应用落地的完整生态,产业价值占比显著提升;另一方面,行业价值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从主要依赖基础通信服务如话费、流量费等,转向依托技术优势为上游赋能转型,通过5G与实体经济融合创造出远超传统业务的增量价值。

信息通信业领跑,我国数字经济得以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为数字经济筑牢底座,让数据要素突破地域与场景限制高效流动,吸引全球数字领域创新企业与人才落地。信息通信技术突破持续激活新型数字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数字消费边界,拉动数字经济增长。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还催生出一批跨领域、跨行业的数字平台,整合起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进一步强化我国在全球数字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通信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深刻影响着中国制造竞争力。1G、2G时期,我国制造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信息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与国际差距较大;3G、4G阶段,自动化生产线、远程监控等应用落地,制造业开始向智能化转型;5G的大带宽、广连接、低时延等特性,大幅缩短产品交付周期,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行业能耗,提升良品率。智能化综合性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将算力、数据转化为制造业的创新动力,助力我国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80%以上制造业大类实现智能化改造,为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注入强劲动能。

展望“十五五”,信息通信业这一数字引擎还将释放更多动能。保持信息通信技术领跑优势,强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将书写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新篇章。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