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囤票VS临期购买:国庆机票价格走势分化,有人省钱有人“买亏”


每经记者|舒冬妮    每经编辑|魏文艺    

当长假节前机票价格跳水(指临近出发时间购票价格较提前多日购票价格大幅下降)成为惯例,按照传统旺季的涨价也一反常态。但在今年国庆,涨价和跳水两种声音同时出现,有“没等到机票跳水等到涨价”的,也有“机票跳水买亏”的,网友为此吵得不可开交。那么今年国庆,机票价格到底有没有跳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在9月下旬和国庆前夕对“10月1日”六大热门航线机票价格监测发现,今年国庆机票价格并未出现集体跳水的情况,前后变化呈现分化:国内热门航线机票价格节前有明显降幅,而国际热门航线机票价格较坚挺,部分航线票价还有上涨。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晓津向每经记者表示,从今年国庆长假来看,机票价格总体保持“量增价稳”的格局,部分航线票价节前后有下降,但也有航线价格上涨,但相比往年黄金周机票的整体大幅跳水,今年整体表现稳定。

“10月1日”最低机票价格情况(含税不含机建燃油) 数据来源:携程平台“10月1日”最低机票价格情况(含税不含机建燃油) 数据来源:携程平台

“原本想着临近出发机票会降价,结果眼睁睁看着票价从一千多涨到快三千。”计划国庆去东京旅游的田女士懊恼不已。她提前半个月关注上海—东京的航班,当时单程价格在2200元左右,想着“再等等看”,不料一周后同一航班经济舱竟涨至2800元,且余票所剩无几。没想到等来的不是跳水,是“心跳”。

同样感到“买亏了”的还有提前囤票的杨先生。他在8月底就为全家预订了10月1日上海—北京的去程机票,单张价格超过1200元。近日查看同航班价格时却发现已降至850元,“三天差价够吃一顿火锅了,但退改签手续费太高,只能认栽”。这种“早买反而买贵”的情况,在部分国内航线上同样让旅客措手不及。

今年国庆长假,无论是提前买票还是临时买票,似乎都感觉自己亏了,等节前机票跳水的没等到,提前囤票的却降价了。

根据航旅纵横提供的数据,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国内热门航线TOP10(不区分方向)为 :北京—上海、上海—广州、北京—成都、上海—成都、北京—深圳、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成都—深圳、广州—成都、北京—乌鲁木齐。出入境热门航线TOP10(不区分方向)为:上海—东京、上海—大阪、北京—东京、上海—中国香港、上海—首尔、北京—大阪、北京—中国香港、青岛—首尔、北京—首尔、上海—中国台北。

每经记者在9月21日和9月29日对长假期间的国内外六大热门航线“10月1日”最低机票价格进行监测发现,临近日期,上海—北京、上海—深圳、北京—乌鲁木齐、上海—首尔方向航线的最低机票价格比提前购买票价下降近30%,出现机票价格跳水情况;而上海—大阪临近票价依然坚挺,上海—东京的临近票价不降反涨。

在出境游方面,中亚国家成为今年国庆长假最大黑马。10月2日和10月3日,上海、北京飞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最低机票价格仍超过2000元,多趟航班经济舱售罄。李晓津认为中亚航线有望成为未来航司新的增长点。

10月3日上海、北京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最低机票价格仍超过2000元10月3日上海、北京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最低机票价格仍超过2000元

机票价格本质上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业内人士曾向每经记者解释,黄金周这样的重要假日,机票的价格会因为运力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在早期,各个航司无法准确预知市场需求,通常不会一次性投放太多运力。若临近出行高峰,发现客座率较高,行情较好,则会临时增加运力。几个航司同时增加运力,供给就会过剩,这个时候机票价格可能就会下降,降幅取决于供求失衡的程度。

“今年国庆,机票价格总体保持‘量增价稳’的格局。”李晓津表示,根据公开数据和民航经济与发展研究所(AIR)数据库,长假期间国内机票日预订量同比增幅超过5%,但航司运力投放也在5%左右,供需增速基本匹配。主要航线国际运力增幅超过10%,在平抑国际机票价格的同时,国内运力供给偏紧,稳住了国内票价。

对于今年票价趋于平稳的原因,李晓津认为航司定价策略日趋成熟也是重要原因,近年来航司促销力度较大,而今年以来采用 “低价预售、逐步提价” 策略,提前锁定客源,并根据预订进度动态调整价格,旅客购票时间也较前两年提前,降低了航司临期 “甩票” 压力。

李晓津还表示,在国家反内卷的大背景下,中国民航协会推动的自律公约已于8月中旬落地,航司间价格协调机制完善,有效避免了恶性价格竞争。而携程、去哪儿、飞猪等头部OTA(在线旅行社)与航司同频共振,不再盲目降价促销,也有效维护行业秩序。

“至于个别国内航线之前预测需求旺盛,到执飞前几天由于突发情况导致需求不足,不能临时调整只能降价。而国内外航司预估不足、运力增加不够,导致机票涨价,都是局部现象,整体还是趋于平稳。”李晓津说。

同程旅行数据也显示,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国内机票均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呈现“首尾高、中间低”的特征:假期首尾时段票价较高,节中票价相对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等不到“跳水”的游客,节后错峰仍然具有性价比。“去哪儿”数据显示,上海往返东京,10月2日出发、10月9日返回的机票价格较1日出发、8日返回便宜三成以上,立省2000多元;同样的错峰时间,北京往返吉隆坡,则便宜超四成。去哪儿数据显示,节后3天(10月9日—11日),出境游热门目的地预订量同比增长近一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