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减持迷局|富特科技前脚刚发布5亿元定增方案 后脚多名股东拟巨额减持套现


  上市仅10个月即启动5.28亿元定增,与此同时股东密集减持套现,的资本运作引发市场质疑。

  2025年7月24日,富特科技抛出“闪电定增”计划——拟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4662.61万股股份,募资5.28亿元用于产能扩张和研发投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融资距离其2024年9月上市仅10个月,远超“前次融资满18个月”的常规间隔。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前次IPO募资3.89亿元中,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化生产制造项目的实际投资金额比募集后承诺投资金额少592.28万元,该项目尚处于建设过程中。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富特科技在发布定增方案后不久,多名股东拟减持套现。

  9月11日,富特科技公告称,股东长江蔚来计划在2025年10月13日至2026年1月12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或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66.26万股,占总股本的3%,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按当时股价测算预计套现约1.71亿元。

  于9月16日审议通过了《关于择机减持参股上市公司富特科技部分股票的议案》,公司拟以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择机减持公司所持有的富特科技股票3,465,000股,占富特科技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23%,按当时股价计算市值约1.32亿元,减持主要目的是为公司特高压GIS、GIL等新产品开发、以及GIL产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这两大股东的减持计划时间高度重叠,且都在富特科技公布定增方案后不久,这种密集减持行为可能对公司股价形成较大压力。

  从公司治理角度看,股东减持与公司定增并行虽不违反现行法规,但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特别是对于上市不足一年的次新股,重要股东在限售期解禁后迅速减持,一定程度上可能削弱市场对公司长期价值的信心。富特科技需要更充分地解释这种看似矛盾的资金运作背后的商业逻辑,以缓解市场疑虑。

  2025年上半年,富特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4.7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22.64%;实现那归母净利润仅为6694.51万元,同比增长率远低于营收增速,仅为15.15%。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4亿元,同比增长5.38%;但全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净利润出现19.3%的下滑。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撰写成文。)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