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寄出了,请注意查收。”9月19日,摩梭人喇建瑛在微信上给一名广州游客发消息。几天前,该游客来到四川泸沽湖参加转山转海节,在摩梭非遗体验中心购买了多舍茶和花腰带,并请喇建瑛为其寄出,“现在来工坊参观和学技艺的客人越来越多了。”
喇建瑛是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泸沽湖多舍茶业非遗工坊负责人,也是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摩梭人药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摩梭非遗体验中心也是喇建瑛的家,在这个家庭中,喇建瑛和姐姐喇建莉,以及父亲喇品德,都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近年来,摩梭非遗体验中心以“融合非遗技艺、助力富民兴村”为核心,深耕摩梭文化传承,内容涵盖摩梭茶、摩梭人服饰和医药等摩梭文化。
当天,记者来到喇建瑛家中,正巧碰上姐妹俩和父亲要上山采药,随即一同前往。“这个学名叫紫花地丁,可以止血,毒蛇咬伤也可以用。这个是翻白草,这个是玄参……”父亲一边采药,一边给两个女儿讲授医药知识。
喇品德今年74岁,是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摩梭人传统医药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他背上背篓、拿着一把锄头,穿行在泸沽湖畔的山林与村落间。“摩梭医药没有文字记载,依赖口耳相传,如今面临失传风险。”两个女儿也懂得父亲的忧虑,时常跟随他去采药,听他讲述草药的故事和功效。
喇建瑛从小对喝茶制茶情有独钟,加上父亲摩梭人传统医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她在耳濡目染之下,将传统医药与制茶技艺融合。2007年,喇建瑛开始涉足茶行业,2011年取得茶艺师资格证书。2014年,喇建瑛在泸沽湖镇开起茶店,“多舍茶”自此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2024年,泸沽湖多舍茶业非遗工坊入选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
“随着泸沽湖旅游的开发,来我们这里免费体验茶艺、织布等的游客越来越多。”喇建瑛说。
摩梭人服饰于2014年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5年成功创建为“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品牌。其制作以织麻布制麻布衣为代表。姐姐喇建莉就是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摩梭人服饰款式众多,民族风情浓厚,深受游客喜爱。喇建莉说:“未来将把非遗工坊再扩大一些,让更多游客朋友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离开摩梭非遗体验中心,记者来到摩梭博物馆,这里以实物和图片等形式,辅以多媒体手段,全面介绍摩梭人的历史、生产生活、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等。“这些文化既是摩梭人的文化遗产,也是摩梭人的现实生活。”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四川泸沽湖畔有45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1项(甲搓舞)、省级11项。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泸沽湖绝美的自然风光一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地游客前来。
为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凉山州盐源县依托摩梭文化传习所、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常态化开展甲搓舞等非遗传习体验活动。同时,每年定期举办泸沽湖转山转海节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引导游客从观赏者转变为参与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