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水城游”航线。
2024年6月,在伊斯坦布尔举办的“川行天下·蜀品汇 2024土耳其四川特色产品展”,四川港投作现场推介。
□黄波 扎西美朵 米方(图片除署名外由四川港投提供) 9月15日,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四川共有17家企业上榜,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港投)是其中之一,再次跻身该榜单,续写佳绩。 2019年9月29日,承担着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服务四川开放和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建设”重要职责使命,四川港投正式挂牌成立。站在新起点,四川港投奋力作答时代新命题—— 从全省看,服务四川开放和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建设,实现“物畅其流”发展增效,四川港投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从全国看,在全球贸易前景不确定性较大的当下,支撑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国资国企将如何作为? 六年来,四川港投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扛牢省级骨干现代综合物贸集团责任,坚定实施“一载体、四平台”发展战略——建成四川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打造全球物贸服务平台、战略资源整合平台、现代产业发展平台、国有资本投资平台,统筹推进物贸港、枢纽港、产业港、数智港、金融港“五港”建设,以此作答“时代之问”。以“开放发展”作答做强物贸主业,外贸总额连续三年居省属企业首位 2019年8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处内陆的四川迎来重塑经济地理格局的历史性机遇。 一个月后,四川港投应运而生。肩负着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服务四川开放和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建设”重要职责使命,这家新生的省属国企,从诞生之日起便被寄予厚望,成为四川抢抓开放机遇、将战略蓝图转化为开放实绩的主力军。 四川不沿边、不靠海,传统上对外贸易成本高、效率低。服务对外开放,首先要构建通往全球的物贸大通道。成立六年来,四川港投以物流和贸易为抓手,不断打通“川货出川出海”和“外货入川”主动脉。 放眼全国,内河航运正在成为经济大省强优势、补短板的发力点之一。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畅通一条江”航运振兴发展行动。6月,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省唯一省级港航产业投资平台企业,四川港投拉动全省超7成的水运建设投资,集装箱吞吐量已占全省90%以上,全力服务“畅通一条江”航运振兴发展行动。如今,四川港投已稳定运行直达日韩和东南亚等地江海、铁海联运航线近50条,打造内河支线班轮等航线近20条。 从水港起步,四川港投不断构建铁路、公路、航空多维并举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开放的四川注入强劲的“港投动能”。 看铁路,累计开行四川至广西北部湾铁海联运、中老、中缅、中越班列超4500列,发运集装箱量突破17万标箱。 看公路,累计开行四川至东盟、中亚、欧洲等6大班车线路超6000班次,具备公路运输行业全资质,在大件、冷链、应急等专业细分领域的优势突出。 看航空,开通成都至曼谷、金奈、达卡等航空物流专线3条,无人机带货出山,构建覆盖全省、辐射西南的低空物流组网体系。 以运带贸、以贸促产,四川港投打通外贸“任督二脉”。随着哈萨克斯坦粮仓、塔什干驿站、土耳其保税仓三大海外支点相继建成,海外展销服务体系与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形成强大合力。 在辽宁营口,一座由四川港投下属企业投建的天然气“超级仓库”与“批发市场”正拔地而起,未来将成为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LNG(液态天然气)储运及交易中心之一。这一跨越山河的宏伟布局,背后正是四川港投作为物流“省队”的底气——凭借通江达海的强大运输网络、覆盖全球的国际供应链体系,为须在零下160余摄氏度低温下运输的LNG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正是四川港投推进贸产联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四川港投先后组织超90个专业团组赴境外拓展国际市场,签订各类海外经贸协议超500亿元,先后荣获“四川省开放发展领军企业”“四川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荣誉称号。从零起步,四川港投外贸总额已连续3年稳居省属企业榜首。 “五港”战略,绘就一幅“通道+枢纽+网络+产业+服务”一体化发展蓝图,目标是建成引领四川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超级平台。 六年实践,四川港投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与组建之初相比,集团资产规模实现翻番;连续两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四年获评全国5A级物流企业,从一家年轻的省属国企成长为西部地区资产规模大、物流产业链全、跨境供应链服务能力强的现代综合物流贸易龙头企业,成为四川对外开放的一张闪亮名片。以“降本增效”作答布局“三网融合”,为重点产业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 “过去车找货需要3天,现在只要几分钟。”今年2月上线的四川省多式联运数智平台上,这样的对接案例每天都在发生。来自厄瓜多尔的白虾在该平台“撮合”下,坐火车入川,相比传统陆运节约成本近30%。 这一被业界称为物流版“高德地图”的智能平台正是出自四川港投之手。平台汇聚全省“铁水公空邮”综合物流全要素资源,在今年2月召开的四川省多式联运发展大会上闪亮登场。 今年初,现代物流产业被列入四川省“15+ N”重点产业链。四川省多式联运数智平台围绕物贸活动的全生命周期,打造功能齐全的“物流超市”,可为全省15条重点产业链提供一站式多式联运数智服务,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建圈强链。 自今年2月上线以来,平台已上线物流线路160条,汇集物流商贸数据10万余条,通过平台高效匹配供给和需求,将车辆找货时间由过去的2—3天降至现在的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可降低物流成本15%—30%。 今年,四川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发起攻坚战。“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四川明确,以通道网、物流网、数联网“三网融合”发展为抓手,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建圈强链。 在这场攻坚战中,四川港投作为西部唯一具备“铁公水空”全运输能力的国际综合物流企业,挑大梁、担重任,扛起链主企业大旗,为全省推进“三网融合”探路。 “三网”之中,通道网是由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各种交通基础设施构成的实体交通网络,如同“血管”。一直以来,铁路、水路运行不畅,是推高四川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作为四川水运主力军,港投不断向“水”破题。 川江之上,四通八达的水上“高速公路”网络正在织密:在岷江,犍为、龙溪口、老木孔、东风岩4级航电枢纽梯级推进,162公里重装设备进出川高等级航道呼之欲出;在嘉陵江,川渝共建利泽航运枢纽船闸通航,联合调度推动广元至重庆航行用时减少47%、成本降低44%;从长江到金沙江约1000公里黄金水道从构想走向现实,金沙江下游6000吨级自卸船舶开工建设,破解“水电堵航”困局…… 做强水运之外,四川港投锚定“铁公水空”逐一发力——船舶运力总规模全省第一;运营全省唯一的南向通道省级运营平台;公路运力、市场集中度和可控度稳居全省头部方阵,拥有西南地区唯一特级大件运输资质;成立省属企业第一家低空经济公司……四川港投现已建成西部唯一全通道运输能力国际综合物流企业。 “三网”之中,物流网是在通道网上整合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形成的运输服务网络,如同“血液”。 前不久,两台“四川造”水电机组从德阳启程,在四川港投所属企业护航下,从岷江下水,经长江到武汉,再由公路运输直抵河南,跨越3300公里,为我国又一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配货,高效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体系。 多式联运是带动物流降本增效的关键之举。四川港投发挥通道优势,致力于做好各运输方式和枢纽间的高效联动,汇聚上万家物流服务商、百余条多式联运线路,成功搭建四川省多式联运数智平台。 今年,四川提出打造进口榴莲全国集散中心。来自东南亚的进口榴莲乘坐中老班列冷链专列直抵成都,再经由四川港投运营的分拨专线发往全国各地。 一集一散,都有四川港投的贡献。依托“跨境物贸产业生态圈”全链条服务能力,四川港投不断完善国际枢纽功能。 近年来,四川港投沿“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落地20余个物流枢纽节点,加快境内外商品集散、仓储、分拨、转运等节点布局,构建“立足四川,内联中东西、外畅欧亚非”的交通网络和物流枢纽网络。今年6月26日,四川港投投资的陆海新通道成都南集疏运中心项目(二期)正式开工,旨在打造四川陆海新通道国际物贸港,将带动实现年产值100亿元、进出口额20亿元。 “三网”之中,数联网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5G、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构建的数字信息网络,如同智慧的“神经”。 陆海新通道成都南集疏运中心(一期)货场空旷,工人稀少。在这里,激光雷达每秒扫描货物,AI系统实时优化仓储方案,3000吨货物分拨从24小时压缩到8小时,在“智慧大脑”的指挥下,刚到的货物很快就奔赴目的地。 深挖数据优势,四川港投正加快建设交通物流AI“智慧大脑”,构建全省“铁公水空”全要素物流数据交互体系,推动货代、园区、关务、金融等物流生态产业汇聚,致力于为全省15条重点产业链提供全链条、一站式综合数智物流服务,全面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建圈强链和“三网融合”发展。 在四川港投等链主企业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四川省社会物流总额超4.9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较去年年底下降0.1个百分点。以“改革创新”作答探索“交通+”新版图,数智引领赋能新质生产力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在四川汇聚,以开放为“基因”的四川港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开放是格局,创新是引擎。这家员工平均年龄仅35岁的省属国企,正以“物流+科技+贸易+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为引领,构建“港-工-贸”产业链,描绘一幅“交通+”的创新发展版图。 交旅融合玩出新花样。嘉陵江畔的阆中水城,摩托艇风驰电掣、“水上超跑”贴水飞行与皮划艇、桨板的悠然相映成趣。自运营以来,“阆中水城游”航线累计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入选交通运输部“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 交农融合打造新样板。在中法农业科技园,番茄音乐节与光影艺术展吸引数万游客,凤仪湾农场的小番茄、蜜桃通过京东物流走向全国,清溪茶业年交易额约2000万元……四川港投以航电库区环湖资源综合开发为带动,打造一批四川水美乡村综合体新样板。 港产园城一体发展带动新突破。今年4月,川东北物流港零碳智慧物流园区一期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作为全国首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项目,未来园区内可全面实现清洁化供热和自洽“零碳”发电供给,每年可减少8000吨二氧化碳排放。不仅服务“双碳”目标,零碳智慧物流园区还为四川培育临港。 “产业+基金”双轮驱动。四川港投打造物流产业与现代金融结合新高地,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六大优势产业投资布局力度,打造具有港投特色的产业基金群,更好赋能实体经济。 “以前需要走10个小时山路,现在只需要15分钟。”8月,甘孜州雅江县,海拔3500米的高山上,带着泥土清香的松茸穿越高原山脊,搭载无人机下山。这条出山的“空中快线”是四川港投低空版图的重要一环。未来,四川港投将逐步建成覆盖全省的低空物流枢纽,打造“云端川廊”立体网络。 在四川港投的助力下,走出大山的不仅有雅江的松茸,还有青川的食用菌。2023年8月起,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四川港投托底性帮扶青川县。立足青川所需、港投所能,四川港投创新“5+1”“产业+基金”协同帮扶模式,实现10吨青川食用菌出口中亚地区。2024年,青川县食用菌产值达到15.6亿元,带动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6亿元。 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始终同频共振。四川港投不断深化改革激发新动能,推进物贸改革“三部曲”:创新组建运行大宗商品贸易风控中心,有效扭转贸易风险增长势头;创新实施四川港口公司、四川陆港公司贸易业务整合试点,实现贸易专业化经营;创新推进集团物贸板块专业化整合,推动所属物贸企业定位更清晰、优势更明显。四川港投国企改革工作连续3年被省国资委评为A级或优秀。 六载春秋,四川港投以改革为笔、创新为墨,在省委、省政府擘画的开放蓝图中绘就浓墨重彩的一笔。展望“十五五”,站在新的历史坐标,四川港投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服务国家战略、助推四川开放的壮阔征程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