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利
依山而居,诗意安然。一个周末,一场秋雨过后,我独自登上通神山,观山林之色,赏山林之花,听山林之声,享山林之趣。
初秋时节,闷热依旧,简装出行,无拘无束。从山脚下抬头仰望,山色如黛,烟光如缕。我从西坡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一入山林,绿意浸染,矮小的灌木依旧青翠,高大的乔木依旧绿意盎然。树木的种类杂多,松柏、刺槐、樱树、麻栎等等,都在倔强地抒散着一年中最厚重的那抹绿色。
如果万绿丛中有一点红的话,应该更惬意吧。天公作美,在西面山麓的道路旁,栽种着四十多棵紫薇,盛夏初秋,紫薇花开,花团锦簇,明艳绚丽,或如朝霞,或如雪玉,微风轻拂,摇曳多姿,淡淡清香,沁人肺腑。盛开的紫薇花,本身足以惹人爱怜,再配上这漫山遍野的绿色,不失为一种稀缺的美,令人疼爱不已。
穿过紫薇花径,来到西北山麓,继续沿着青石台阶上行,清晨林间阴翳的清凉透彻心扉,顿觉雨后的空气清新怡人,真如一处天然氧吧。
不知不觉,来到西北角的炮台,断壁残垣掩盖不了往昔的威武,站在炮台上极目远眺,美丽的芝罘岛醉卧海湾。只是,如今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挡住了部分视线,曾经一览无余的芝罘湾被遮住了半边脸。
游览山林,我喜欢听山林之声。诗人王籍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清晨的山林好似奏响一曲欢乐的乐曲。茂密的树林中,有秋蝉的鸣叫,入秋的蝉已没有了夏日的喧嚣,底气稍显不足,恰如词人所说“寒蝉凄切”。草丛中有虫鸣,隐匿其中,无法发现它们的“庐山真面目”,但我仍然挚爱虫鸣。因为这是儿时熟悉的声音,那时住在村庄,秋意渐浓,秋虫声起,声鸣不绝。每当听到熟悉的声音,我就仿佛回到天真烂漫的童年,回到生我养老的故土。从美学意境上说,算是思乡的旋律吧。
诗人常建云,“山光悦鸟性”。高大的树上有清脆的鸟鸣,在遮天蔽日的树冠里发出“啾啾,啾啾,嘎,嘎,嘎……”的声音。由于我对鸟的种类知之甚少,对鸟鸣格外好奇,就想一睹芳容,但我在树下站了足足十几分钟,也没有发现鸟的身影,甚为遗憾。于是,我用手机记录下鸟的鸣叫,或许哪天能够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山脚下的平台,是一个极具乐趣之处,有踢毽子者,有练太极者,有打球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与这清幽的山林相映成趣。
归途中,想起唐代田园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我也是在雨后,也是在初秋,只不过是在清晨,没有清泉,没有渔舟,但也无妨,同样的清幽,同样的意境,同样的惬意,一场兴致盎然,一种志趣饱满,这样已然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