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为啥越来越多小朋友开始过敏了?


来源:光明日报

每年一到此时,许多小朋友就会发生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等季节过敏症状,甚至引发腺样体肥大、中耳炎、鼻窦炎等。

研究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变化明显,过敏原暴露增加,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正逐渐升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

如何看待这种趋势?“从长期看,提高儿童免疫系统的适应性非常重要。”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中心主任医师、教授陈育智指出,良好的体质是关键,少年儿童还是要多到户外环境下运动,多接触大自然,由此提高身体素质,让免疫系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打好抗过敏的“地基”。

天气转凉

孩子又过敏了,咋办?

●尽早确定过敏原

常见吸入过敏原有花粉、尘螨、动物皮毛、霉菌等。近期的秋季过敏,主要根源在花粉。

“相较于成人,儿童更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当儿童在花粉季节出现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过敏相关症状时,家长应尽早带其去相关专科门诊明确病因,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变态反应科主任沙莉说。

她进一步提醒,早期过敏性鼻炎若得不到及时控制,会进展至哮喘,出现咳嗽、喘息、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时会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更令人担忧的是,约三分之一的哮喘会从儿童期持续到成人期,导致肺功能下降。

●实施四个“早”

一定要及时干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反复接触过敏原有可能使多系统性共患病越来越难以控制。

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改善症状,也必不可少。“在治疗患儿哮喘时,一些家长有顾虑,不敢、不愿使用吸入激素,这可能导致孩子疾病症状反复或难以控制。”沙莉强调,合理使用激素可以有效控制过敏症状,家长需要加强对这些药物的科学认识。

●警惕秋季“雷暴哮喘”

当患儿在雷暴天气后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或胸闷等表现时,应立即使用缓解类药物,如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再次加重等需立即就医。

注意!

这些做法可能加重过敏

误区一:过敏不用治,扛过去就行。

长期花粉过敏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鼻息肉、鼻窦炎,甚至引发哮喘。

误区二:症状缓解后就不用继续吃药了。

正确的做法是:在花粉季来临前2周开始用药,持续整个花粉期结束后1~2周。

误区三:戴普通口罩就行。

普通医用口罩对花粉的阻挡效果有限,防花粉需要专用口罩,如N95、KN95等。

误区四:试试“神药”偏方。

民间流传的“脱敏疗法”缺乏科学依据,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存在安全风险。

花粉“防过敏服务指南”

请查收!

免疫系统为何“草木皆兵”

花粉过敏看似是鼻子和眼睛的问题,实则是免疫系统的“防卫过当”。

治疗策略应从缓解症状到长期控制

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应急处理三类。需根据过敏的发作阶段、症状严重程度等不同情况,选择对应的科学治疗措施。

在生活中也要做好防护

针对秋季花粉的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生活习惯:

■外出时除了佩戴口罩、护目镜等,尽量穿长袖衣物,避免皮肤直接暴露。

■花粉季应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选择HEPA滤网)过滤空气中的花粉颗粒。避免摆放可能产生花粉的植物。

■每周用吸尘器清洁地面2~3次,避免用扫帚扫地。被褥、窗帘应每周用60℃以上热水清洗。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能减轻炎症反应;Omega-3脂肪酸(如深海鱼、核桃)可调节免疫功能;避免辛辣食物、酒精等。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