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黄柳波 熊康 记者 张晓航)9月25日,专利赋力、AI赋能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暨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行。
该活动依托广西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省部共建”机制,通过专利转化、AI技术供需对接,助力涉重金属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迈向源头防控,推动广西涉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接活动期间,2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累计签约金额超200亿元,涵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等多个领域。其中,中食世纪科技集团投资3个项目,实施地区尾矿治理及全量化资源利用等项目,投资意向签约金额超100亿元;中南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机构将与广西有关单位达成重要合作,助力广西涉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广西分行与区内多家关键金属重点企业达成授信合作超100亿元,助力企业突破技术改造与规模扩张的资金瓶颈。
对接活动当天,全国首个“涉重金属(含关键金属)﹢AI专利池”正式启用,通过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依托AI算法实现技术供需智能匹配,打破成果转化壁垒,推动专利从“纸上”走向“车间”,加速技术产业化落地。活动还发布了《关键金属产业专利技术情况报告》及《涉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利技术分析报告》,系统梳理行业前沿技术动态与知识产权布局,为产业创新提供精准导航。
与会嘉宾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深入探讨AI技术与专利转化运用如何赋能污染防治技术创新,解析关键金属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行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指引。
对接活动当天,还发布了知识产权跨区域合作赋能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重金属污染防治与资源循环工程中心、关键金属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揭牌,为广西从“有色金属之乡”向“绿色创新高地”跨越注入强大动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对接活动不仅是专利转化运用与AI技术深度融合实践典范,更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随着重磅项目落地、专利池启用及专家智慧凝聚,必将为广西涉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书写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