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琼)10月2日,在我市湟中区群加藏族乡的云杉林间,一场以“群加交响·非遗新生”为主题的山野音乐会悄然启幕。音乐会创新性地将非遗与自然生态相结合,为游客与当地群众呈现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也为湟中区打造生态旅游新名片奠定了基础。
活动现场20幅色彩明艳的湟中农民画沿蜿蜒小径铺开,游客穿行其间,仿佛步入一幅流动的河湟风情画卷。本次音乐会以“文化传承、生态保护、零碳办会”为核心理念,通过“无痕舞台”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湟中堆绣、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加牙藏族织毯技艺、宗喀唐卡、河湟皮影制作技艺、河湟刺绣非遗项目、农特产品进行现场展示展销。湟中堆绣、农民画、面塑的传承人现场开班,手把手教学,游客们亲手创作,把“只能看”的非遗变成了“可以带走”的记忆,主办方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非遗体验包,内含材料与图解,让零基础的朋友也能轻松上手,收获满满。活动吸引了周边县区及西宁市区的众多游客,在海拔2700米的森林氧吧中,观众们近距离感受了非遗的魅力与自然的壮美。
演出现场也是亮点纷呈,《丝路群加》以优美的舞姿展现了丝路文化与当地风情的交融;《少年》《彩虹的微笑》等节目点燃全场热情,引发大合唱;弦乐二重奏更是将《前程似锦》《热爱105度的你》等曲目演绎得淋漓尽致;《草原牧歌》是充满活力的藏舞,展现了草原的灵动与热情; 压轴表演中扶摇乐队带来30分钟民谣点唱,现场互动热烈。
音乐会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生动的文化实践。主办方旨在通过这种形式,让非遗“走出展柜、走进生活”,并向外界展示群加优良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旅游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湟中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探索“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努力将群加打造成四季皆宜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西宁市民的“第二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