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建华)记者从9月25日至2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的2025年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计量工作座谈会上获悉,近年来,华北地区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京津冀晋蒙五地资源互补、产业协同、政策联动优势,初步形成“政策协同、标准共建、监管联动、数据共享”的区域计量发展新格局,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计量支撑。
会上,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京津冀晋蒙五地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转型、民生保障提升等重大需求,加强区域计量工作统筹协调,持续深化区域计量合作,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实施京津冀三地“计量器具型式评价证书”互认,实现“搬家不搬证”,帮助跨省迁址企业快速开启生产经营。2025年4月,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发布《关于统一动态汽车衡检定合格允许误差及有关计量投诉处理程序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动态汽车衡的计量监督管理,保障了华北地区在用动态汽车衡量值的准确可靠。
在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目前,京津冀晋蒙五地共建有各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9229项,量值传递体系更加健全。2025年,5个省级院所和18个地市级院所参加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计量比对工作。同时,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搭建了工作协同和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计量基础信息数据库,及时共享国家和北京市产业计量中心等计量资源信息。
各地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并推进计量数字化转型。2025年,6项京津冀共建计量技术规范和10项华北大区共建计量技术规范通过立项,京津冀三地计量技术机构联合建立碳计量联合实验室,构建区域碳排放监测溯源体系。
同时,京津冀晋蒙五地加强民用“三表”、电子计价秤、加油机等民生计量监督,深入开展民用“三表”集中整治工作,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