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这举国同庆的时刻,江苏大地上有一群特殊的奉献者——科技型民营企业,正潜心在各领域以科技创新向祖国献礼。连日来,记者走进江苏科技型民营企业的攻坚现场,记录下企业以实验室为阵地,以技术攻坚为使命,用创新实干诠释对祖国的深情“告白”。
经过精密配比的原料在高温拉丝后,化作一片片葱翠欲滴的“草叶”,接着智能机械臂灵活挥舞,将“草丝”簇绒于基布之上,再经过背胶、烘干、梳理等工序,最终形成平整耐用、色泽鲜亮的人造草坪……国庆假期,位于淮安的江苏共创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依然有序运转,一派繁忙景象。
根据AMI Consulting发布的全球人造草坪行业数据,自 2011年开始,江苏共创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人造草坪销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生产和销售规模最大的人造草坪企业,处于行业龙头地位。这家2004年诞生于淮安市施河镇的乡镇企业,历经二十余年从淮安一隅走向世界舞台,它的成长之路,正是许多中国科技型民营企业砥砺前行、科技报国的缩影。
紧握科技创新的“定盘星”
从创立伊始,江苏共创便认识到,没有核心技术,就只能徘徊于产业链低端。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正是一部以科技为桨、以市场为舟,在经济大潮中破浪前行的奋斗史。
“市场的潮起潮落是常态,但只要我们手中的技术是领先的,产品是过硬的,就能穿越周期,立于不败之地。”公司董事长王强翔说,公司现在江苏淮安和越南拥有生产基地,二十余年来,不惜重金投入研发,组建专业实验室,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潜心攻克从草丝原料、纤维配方到生产工艺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正是这种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定力,让江苏共创在一次次经济沉浮中不仅站稳了脚跟,更实现了逆势增长。
共创技术人员介绍,草坪制造行业技术门槛并不高,生产制造也并不复杂,但共创产品的关键区别点在于助剂。“做草坪就像做地毯,将一根根小草丝织在底胶上,助剂就像其中的添加剂,决定着草坪的不同性能。”他说,共创研发中心是目前行业内规模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技术研发中心,拥有专职研发人员200余人、研发检测及试制设备280多台套,研发成果已授权专利50余项,研发出的独家助剂让产品的耐磨性、抗老化性、防霉抗菌性等方面均更加优越,还成功研制出行业内首款整体可回收人造草坪产品。
2020年9月,公司在上交所A股主板成功上市,成为行业首家主板上市企业。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近20%,全年累计销售人造草坪产品 9107 万平方米。
铸就全球市场的“金名片”
走进江苏共创的展区,宛如步入一个草坪的世界。蓝色的曲棍球场草坪、有黄有绿仿真度更高的运动草坪、平整美观的家居草坪等都能在这里找到对应方案。工作人员介绍,历经二十余年发展,江苏共创的产品已从最初的单一品种,已发展到涵盖运动草、休闲草等多系列、上千种规格,性能指标达到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
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持续的产品创新,江苏共创建立起全球化的销售网络,产品远销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等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FIFA(国际足联)8家全球人造草坪优选供应商之一,World Rugby(世界橄榄球联合会)8 家全球人造草坪优选供应商之一、FIH(国际曲联)11 家全球人造草坪优选供应商之一,同时也是国家标准《体育用人造草》的起草单位,是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人造草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单位。
在多年服务中,江苏共创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人造草坪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目前已形成了客户需求—产品开发决策—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小批试制鉴定―批量生产―市场营销的生产运作模式。
这种创新实干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产品端,也贯穿于生产制造的全流程。近些年,江苏共创加强“互联网+先进制造”,持续推动企业智能化升级,有效地将产品数据从概念设计、计算分析、详细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到产品消亡整个生命周期内及其各阶段数据相关联,驱动产品优化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描绘绿色发展的新蓝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江苏共创未来的发展蓝图也十分明晰。
江苏共创2024年年度报告分析,全球人造草坪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市场需求量持续快速增长。根据 AMI Consulting 统计数据,2023 年全球人造草坪销售金额达到 32.19 亿欧元,预计到 2027 年销售金额将上升到41.41亿欧元。其中运动草市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对运动场地的加大投入和发达国家存量人造运动草的更新。休闲草市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产品性能提升等。
下一步,江苏共创一方面将抢抓发展机遇,持续提升业务规模,另一方面将延伸产业链条,从单一销售人造草坪产品,逐步发展成为人造草坪系统供应商和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人造草坪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解决方案和全过程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巩固行业龙头地位,还计划横向拓展产品线,围绕其他类似材质的立面装饰材料以及塑胶等地面运动材料,着力培育新增长点。
“科技是公司的立身之本。如果我们没有这些专利,就会陷入价格战的死循环,无法持续关注高端市场。”王强翔表示,站在公司发展的第二个二十年,公司需要更加紧跟全球贸易趋势,灵活调整市场策略,同时将继续依靠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策划 王拓
统筹 陈明慧
记者 颜颖
受访者供图
编辑:田墨池
【责任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