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在低价旅行团中被动购物是种什么体验


结束一场750元三天两夜黄山某旅行社的低价游后,除了风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行程中的购物环节——导游会和购物点工作人员配合,带游客消费,虽然声称并非强制,但其间不准游客出门、打心理战和层层套路,都让旅游体验感变差。

不过,即使在这样的跟团游中,也有游客掏钱买单——这次行程中,一位来自安徽阜阳的60多岁的大姐便花费两千多元买了景区推荐的蚕丝被,即使和她同行的亲戚说“这就是套路”,仍然没有阻拦住她付款的决心。

事后聊起来,她说自己知道导游有抽成,但被子也是刚需,孩子结婚需要,而且自己也压价了,好几套赠品被子加在一起,价格和网上也差不了太多。

同样地,在这家店门口,也有大包小包拎着蚕丝被的游客。一位来自宁波的游客称,他们不是专门来买被子的顾客,是自驾来的游客,然后在这边报了团,也是被导游带过来的。

回想这两天,虽然我和同事没有买购物点的翡翠和被子,但最终还是买了导游推荐的烧饼,因为觉得导游带团确实不容易;另一方面同车的人买了不少于几百元的饼,我们不买也有点尴尬,也不想被导游“另眼看待”。

刚好在一个月之前,我的外婆和姨妈、舅舅在浙江报的一个单人750元的低价旅行团中,也遭遇了如出一辙的套路,花费一万二买了景点销售推荐的蚕丝被套餐,最终他们成为了“拯救全团”的角色。

姨妈告诉我,一开始他们并没有购买意愿,但被销售说着说着就“动了心”“昏头了”,尤其是销售说到被子有助眠功效时,觉得还划算。在经历一波讨价还价未后,销售承诺会送一些赠品,并表现出万分痛心、亏大了的模样。

最后,姨夫和小舅觉得姨妈既然动了心,那就可以买,两人成为了销售的最后一环,催促着姨妈买下了蚕丝被。这一万二的套餐包含了两床黄金蚕丝被(子母被)、三床普通蚕丝被,以及一床状元被和被套、蚕纱枕头若干,姨妈心想,这些被子还可以分给亲戚孩子用,不算亏。

蚕丝被寄回家后,姨妈冷静了下来,她查了下该蚕丝被品牌官网,发觉实物和说明不符,便按照小红书上的教程向“浙里办”投诉,三天后,商家退了全款,蚕丝被风波告一段落。

家人在低价团景点中购买了价格虚高的蚕丝,投诉后获得退款。

在我们家,在旅行团特意安排的行程中购物并不鲜见。姨妈还曾在云南的跟团游中为我买过银手镯,为外婆买过玉镯,我们都佩戴了很多年。

或许,在低价旅行团消费的人,大多不是“傻”,有些是盼着身体健康的老人,也可能是想让家人孩子开心、带点东西的中年人,或是单纯想省点钱却不小心 “踩坑” 的游客,还有他们被低价吸引,不擅长在网上搜索“避雷贴”或在电商平台比价,最终在旅程中被“情感”牵动,掏出了钱包。

如今,维权渠道越来越畅通,像姨妈这样的情况能追回钱款;越来越多人也开始拒绝低价团,选择更有品质的旅行。不过还是希望,那些想省点钱看风景的人,能不用再在低价团里纠结消费,能单纯享受旅行的快乐,少一点被套路。

澎湃新闻记者 朱轩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