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92万游客打卡广场大花篮


  国庆假期,市民游客打卡天安门广场大花篮。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国庆假期,市民游客打卡天安门广场大花篮。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国庆假期,市民游客打卡天安门广场大花篮。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本报记者 代丽丽

  “麻烦帮个忙,帮我们和花篮合张影!”清晨的阳光洒在天安门广场上,山东游客李女士举着小国旗,拉着家人站到巨型花篮前合影留念。

  国庆假期,天安门广场游人如织。截至昨天16时,假期前两日天安门广场游客数量达92.7万人。天安门地区管委会联合地区公安、武警、消防、城管、市场监管等单位严格值班值守,为假期营造良好安全环境秩序的同时,积极为游客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

  广场上,处处涌动着炽热的中国红,不同形式的爱国表达格外动人——扎着羊角辫的孩子系着鲜艳的红领巾,面向国旗敬少先队礼;青年人挥舞着手中的国旗与天安门同框合影;还有女孩一身汉服妆造,让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浓烈交织,成为广场上别样的风景。

  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身着蓝色志愿者服装的姜晓轩正被游客围着。“咱们中国,建筑一般都讲究坐北朝南,可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什么是坐南朝北的?”她声音洪亮,右手五指并拢指向纪念碑的方向,这是志愿者们统一规范的服务手势。这样的志愿讲解,平日里每隔15分钟一场,而在国庆大客流期间,几乎是随时来人随时开讲。

  “这是我第9年在国庆期间值守,从大学生到央企职员,志愿服务的岗位没变,热情也没变。”姜晓轩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我们一个岗位两个人,8点半到9点半是第一班岗,之后每小时轮换一次,一天要站满三个班次。”

  金水桥畔,穿着深蓝色城管制服的黄淳毅正在向游客指引厕所的位置。他所在的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天安门地区分局今年3月获得中宣部宣教局命名的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称号,他所值守的正是天安门地区管委会设立的党员先锋岗。

  谈及工作中的细节,黄淳毅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岗亭里备着充电宝、防暑药、饮用水,游客渴了能接水,手机没电了能应急充电。前几天,一位伊朗游客要买故宫门票,他语言不通,翻译软件也说不清楚,怎么指路也说不明白,我干脆直接把他送到了专门的购票窗口,这位游客特别感激。”

  黄淳毅处理最多的紧急情况是帮忙寻人。“刚才还有位老人带着小孙女找不着家人了,她们没有手机,也说不清家人的联系方式。”最后,黄淳毅通过公安安检系统查询到预约信息,这才联系上了孩子父母。“我这儿一天能‘捡’十几个孩子。现在的小朋友也聪明,知道找人帮忙要找我们这种穿制服的,安全!”黄淳毅笑着说。

  “我们分局108个人,国庆期间24小时轮班。晚上清场、维持排队秩序,白天要疏导客流,我10月1日早7点上岗,坚守24小时,一直到次日7点下班。虽然累,但看到大家玩得安全又尽兴,就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黄淳毅说。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