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苡
年初,逞一时之勇答应了表姐为她家女儿做媒的事,之后开始四处张罗,利用身边各方朋友资源进行配对。先后觅得十几位年龄、身高、职业、家庭都颇相当的男子,开启交换照片、互加微信、见面约会的“相亲三关”,有时只过了一关就没下文了,可见看照片就不合眼缘;有时已过三关,双方都表示“还行”,结果又不知道哪里出现BUG而不了了之了。经过半年的“乱点鸳鸯谱”,至今无果,不禁深深感慨这届年轻人的婚恋之路,难。
这个难题不仅是个人的,更是全社会的。据国家民政部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人数为610.6万对,同比下滑了20.5%,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同时,社会存在着老龄化加剧、生育率持续走低等问题。今年2025年5月10日起推出全国通办与简化材料的婚姻登记新政策,地方政府也有不少“真金白银催婚”的方案亮出,“国家制度松绑+地方财政托举”的双轨策略,反映出当前应对婚育形势的紧迫性,因此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共同营造“儿女情长”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上海杨浦”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条信息:杨浦图书馆别出心裁,成为全市首家向新人读者免费开放摄影场地、征集新婚照的图书馆。报名参与的唯一门槛,是拍摄一张手捧书籍、呈阅读状的新婚照片,授权给图书馆作为公益宣传使用。
杨浦图书馆主体建筑始建于1934年,古典的重檐歇山式门楼屋顶,上铺黄色琉璃瓦,屋脊点缀着吻兽饰件,室内朱漆圆柱,雕梁画栋,这种具有中国古代宫殿气质的建筑在上海是稀罕物,因此被市民读者亲切地称为“小故宫”,也是读者心中“最美的图书馆”,摄影非常出片。在这样的馆舍里拍婚纱照,不禁让我浮想联翩:一对新人穿上中国传统喜服,不论朝代,现代改良版也行,只要一看就是中国特色。两人各捧一本书,或面对面端坐在宽大的阅览桌旁,或背靠背斜坐在绿草茵茵的庭院中,或肩并肩倚靠在朱漆圆柱的厅堂里,静静阅读。偶尔抬头,相视一笑,“执子之手”的指尖划过书页,“百年好合”的誓言回荡在耳畔,表情是喜悦的,动作是轻柔的。摄影师随意抓拍,让这些镜头为美好的爱情写下永恒的注脚。
中国人多信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风家训,对一个新组建的小家庭来说,“书香门第”是对未来的殷切期盼,书香的新婚照放在床头、挂在墙上,潜移默化地勉励双方文脉绵长,也是未来对子女最好的耳濡目染式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