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回望57︱《八路军军政杂志》:“停止敌人的进攻,准备我们的反攻”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

《八路军军政杂志》于1939年抗日战争的艰困时期在延安创刊,是八路军总政治部出版的军事、政治综合性机关刊物,是中国工农红军诞生后党领导的正规军队创办的第一本正规刊物。由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编辑发行,编辑委员会由毛泽东、郭化若、王稼祥、肖劲光、萧向荣五人组成,萧向荣任主编。该杂志为月刊,1939年1月15日创刊,1942年3月25日终刊。共出版4卷39期,第1至第3卷各12期,第4卷3期。其中第1卷1期至第3卷8期,每期约11-12万字,第3卷第9期后,每期为5-6万字,共发表590篇文章。该杂志发行数约3000份。24开本,采用白报纸铅印,印刷比较精致,每期都配有套色木刻画页、铜版照片、图画、题词等。

毛泽东、陈绍禹(王明)亲自为《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一期发刊题词。毛泽东的题词为“停止敌人的进攻,准备我们的反攻”,陈绍禹的题词为“军政合一”。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发刊词明确提出了该杂志的办刊目的,即:“为了提高八路军的抗战力量,同时也为了供给抗战友军与抗战人民关于八路军抗战经验的参考材料。”该杂志的主旨为:坚持抗战国策,提高军队作战能力,收集抗日军事、政治工作经验,研究抗战军队建设诸多问题,指导部队的各项工作。撰稿人多为直接参加战斗的部队干部和八路军政治部向各部队派出的前线记者以及一些特约著名作家。

《八路军军政杂志》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八路军在抗战中的政治主张、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后勤工作以及八路军在抗战前线和各根据地的活动,文章的主要作者是毛泽东、王稼祥、萧向荣、肖劲光等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并且,该杂志每期都有《专载》《战地通讯》《八路军新四军捷讯汇报》《译丛》等专栏。

该杂志内容多种多样:有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宣言。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中共中央对时局宣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这类文章传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对日军和汪伪政府暴行的强烈谴责,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与广大人民群众团结的真诚,与友党(国民党)合作的真诚和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其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发稿时,因为“皖南事变”已经发生,该文章谴责了国民党“反共”“限共”“溶共”“防共”“制共”等政策,并强调只有国共两党团结一心,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

有战争基本理论和战略战术的研究。如《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论新战术》《埋伏战术》等。这些文章对八路军作战的具体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不同战斗方式、武器、阵地以及怎样侦察、怎样选择伏击地区、怎样封锁消息等。这些对战略战术的研究表明,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一直着力于改进战斗方法,从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有介绍部队政治教育工作的文章。如《一一五师的政治教育工作》《八路军部队政治教育上的几个问题》等,这类文章研究如何有效地对部队各级干部和普通士兵开展政治教育工作,强调八路军、新四军全体将士不仅要掌握军事技能,还要深度理解党的理论、政治理念、政治主张和革命目标,做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这类文章几乎每期都有,与陈绍禹为杂志的题词“军政合一”相契合。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也发表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这篇重要文章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成功后新政权政治体制的构想,是毛泽东思考建设新政权的标志性文章之一。

同样,《八路军军政杂志》还发表了大量对当时战局战况的分析文章、“对敌研究”方面的文章、研究苏联及国际形势的文章等。此外,该杂志还对一些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如战争中取得的大捷)作了特辑报道,如“百团大战特辑”。有研究者考证,“每期出版前,萧向荣都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部队工作指导上的需要,制订出具体出版计划,然后再去组织稿件”。在萧向荣等人卓有成效的努力工作下,《八路军军政杂志》成为有重大影响的刊物之一。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