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事“小” 服务事“大”


转自:贵州日报

张叶叶

国庆中秋假期,贵阳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免费向游客和市民开放约1.8万个停车位。这一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通过盘活现有资源、优化管理方式,不仅能有效缓解节假日停车难问题,让游客和市民的假期出行更加轻松便捷,还为“双节”的喜庆氛围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

每逢佳节,人潮涌动、车流如织,“一位难求”成为不少城市的治理痛点,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评价。试想,一位远道而来的自驾游客,不得不在陌生街巷中反复绕行、寻找车位,这份窘迫极易转化为对城市的负面感受。而当机关事业单位敞开大门、提供免费停车位时,游客所接收到的,不止是一个停车位,更是这座城市热情好客的诚意。这种于细微处传递的城市温度,远比任何宣传标语都更鲜活、更动人,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最终成为游客对一座城市的深刻记忆。

刚刚过去的暑期,贵阳贵安文旅市场热闹非凡。近年来,“爽爽贵阳”频频“出圈”,成为众多游客心向往之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呵护好来之不易的旅游热度,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面对节假日激增的停车需求,若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游客体验和城市形象。以“错时共享”的巧思,将机关事业单位的“闲置空间”转化为游客、市民的“便民空间”,既提升了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提升了城市旅游体验,有利于增强游客和市民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开门服务”应融入日常、成为常态。2022年起,按照“应开尽开、能开尽开”的原则,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在特定时段向市民免费开放。这扇“门”的敞开,打开的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级、为民情怀的落地。除了停车场,学校的体育设施、图书馆的延时服务等都可以成为惠民的新载体。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打开更多扇“门”,市民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不断增强,城市发展也将更具温度。

停车事“小”,服务事“大”。一座城市的竞争力,早已不只是拼高楼大厦、拼景点资源,更在于精准回应市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期待这样的“开门服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让便民、利民、惠民的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提升城市品质的磅礴力量。

(《停车事“小” 服务事“大”》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