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从懵懂新手到全国冠军,从一线巡检到创新发明,北京燃气集团三分公司运行维护二所运维一班班长张子建用12分钟蒙眼拆装切断阀的“绝活”诠释“干一行、精一行”的职业精神。在带领班组守护北京城市副中心老旧管网安全工作中,他自主研发通用扳手、维检修平台等第四代国产工具,用匠心与创新守护北京城市副中心万家烟火。今年,他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勤学善思 锤炼本领
“2011年我初入职场时,接受的第一项教育就是要爱岗敬业。光阴似箭,我从初出校园的懵懂青年成长为技术骨干、班长,从技能大赛的普通参赛选手历练成教练员及裁判员。”张子建说,“多年来,师傅刘慧权的一句话始终激励着我努力前行——‘对工作要认真、对技术要较真,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传承老一辈燃气职工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踏实肯干的作风,张子建虚心求教、刻苦钻研,不断提升技能水平。作为班长,他也将这份精神传承给班组职工。“无论是抢修作业还是设备检查,一个小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二次灾害的发生,要守严安全关。安全是一,其余都是零。”在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张子建都耐心地叮嘱着职工。
工作以来,张子建参加过3次市级比赛、1次全国大赛,并取得了2019年“燃气杯”第四届全国燃气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燃气管道调压工一等奖。他深知,只有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竞赛中稳定发挥。赛前准备阶段,他认真练习每个动作,反复推敲水柱表每一次细微的变化并找出原因,对设备上的每一颗螺丝钉如数家珍。在实操练习中,他让同事帮忙拍照片、录视频,对照视频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力求精益求精。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他练就了盲拆燃气切断阀的绝活——蒙起双眼,只需12分钟,就能将切断阀控制器解体后再一一组装,恢复原样。
知责于心 扎根一线
燃气安全无小事。张子建所在的班组主要担负着通州区北苑街道、杨庄街道、九棵树街道、梨园镇的燃气设备设施运行和维护、接切线通气作业、施工配合等工作。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全面推进,施工配合任务多,张子建班组负责的辖区多为老城区,管网老旧且情况复杂。为避免施工外力破坏情况的发生,他要求班组运行人员加强巡检力度,严密注视辖区内施工情况,一旦发现施工迹象立即上报并做好相关配合。作为班长,张子建长期扎根一线,无论是周末或节假日,凡有施工配合或应急抢修任务,他总会带领班组人员第一时间到达施工现场,以实际行动维护首都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营。
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中,张子建带领班组职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地下管线、闸井、调压站箱等重要燃气设备设施进行全覆盖式检测排查,并联合街道安监执法队、城市管理执法队等执法部门深入隐患排查现场;对所属辖区重大危险源、小区内燃气管线进行专项巡检,保障辖区内的燃气安全。
聚能砾新 永葆动力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张子建坚持把业务学习放在首位,给自己定计划、立目标、加砝码,“我边阅读边做学习笔记,利用碎片时间思考其中的内容,并且将所学知识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张子建说。
张子建发现,在日常运行中,为了确保能在发现异常时及时开启或关闭直埋闸井,职工们通常需要携带各种型号的扳手,还有可能要下到活动空间狭小、难于施展的闸井内,十分不方便。为了解决职工在直埋闸井里开关阀门效率低的问题,张子建与创新工作室成员共同攻坚,从问题入手,通过研究设备结构、调研国内同行业情况,确定设计思路,制定解决方案。经过反复打磨,制作出一种开直埋闸井阀门通用扳手,并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急工具箱。在分公司和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经过不断设计改良,产品实现了迭代升级——开直埋闸井阀门通用扳手从最早的第一代演化为如今更便捷、轻便的第四代,可根据需求快速进行组件组装和拆卸,大大缩短了开启阀门时间,具有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操作难度的优点,获得行业内外广泛认可。
针对某些型号调压器出现的问题,张子建发现存在线上检修时间过长、需直接使用气源操作会产生气源浪费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他依托创新工作室研发并制作了调压器维检修平台。该平台主要由管线主体、调压器、龙门、转换接头、移动装置五个部分组成,利用空气压缩机进行反复操作调试,安全性、便捷性和可操作性更高,且不会浪费宝贵的气源。这一创新解决了调压设备线上检修时间过长问题,既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用于对职工进行培训教学。
择一事终一生。如今,张子建在依托创新工作室引导职工开展技术创新解决技术难题的道路上步履不停,更通过“师带徒”“老带新”引领青年职工勤学苦练,用匠心守护万家烟火。
□本报记者 宗晓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