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科工加快塑造未来产业发展核心优势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2025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2345”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在全局工作中的核心位置,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大力推进数智化转型,积极开辟产业新赛道、增强产业引领力。

科技引领,提升发展韧性

  华电科工聚焦做强做优中国华电技研发的重点依托平台,加大研发要素投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专利成果量质双升,新增授权专利290项,其中发明147项,1项海上风电专利获评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联合主导的国际标准获批立项。

  巩固完善“五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打造“高能级”国际、国家、企业级创新平台。连续两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科学研判能源电力发展新趋势,共商数智化转型新路径,承办中国华电海洋可再生能源联合创新大会,与50多家单位签约合作,公司创新生态加速形成;与兰州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揭牌中国华电—华北电力大学联合研究院等三大平台,成立华电科工—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新型储能技术联合研究院,搭建生物质仿真实验室、碳捕集中试台架,创新平台矩阵日益完善。

  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一企一策”考核体系,设立科技创新一级指标,进一步突出战科技属性。为项目“减负”,向“科研”放权,对公司系统范围内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和集团公司科技领军人才试行科技项目快捷立项和自主管理授权方案,营造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以“新”赋能,锻造关键引擎

  华电科工紧紧围绕“双碳”目标要求,瞄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方向,创新布局培育氢能、储能、生物质能、CCUS等九大战新产业,深入实施“五大行动”,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聚焦战新产业孵化塑造品牌核心能力,突出产品业务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精耕细作孵化行业标杆势能。成功下线“华臻”3300标准立方米碱性电解槽与“华瀚”500标准立方米PEM电解槽,为大规模电解水高效制氢提供技术支撑;自主研发“华坤”系列储能产品,开启智慧储能新时代,兆瓦级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入选国家能源局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前瞻布局新能源+氢储氨醇投建营一体化产业,开发“华擎”光伏柔性支架数字化系统,建设万吨级中试装置与氨煤混烧试验台,全力攻关离网/并网双模态制氢系统动态优化技术。自主设计建设的有机胺化学吸收法二氧化碳捕集中试试验台架正式投运,承接大型CCUS工程及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乘“智”而上,共谱融合篇章

  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华电关于“AI+”专项行动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数智科工”战略,以创新驱动赋能产业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生产、建设、运营深度融合,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智”动力。

  推动“AI+”行动赋能产品、投资、工程核心业务,编制产业数智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数智化发展战略目标和重点工作。完善数字化支撑体系,成立“AI+”专项工作组,揭牌数智化中心,数字工程机房、AI实验室建设有序推进。举办首届人工智能创意大赛,形成7大“AI+”应用研究方向,深度赋能公司发展。数建工程数字化平台入选国家推广目录,在格尔木、温岭等项目应用;华电金源智能工厂项目管理平台入选河南省数字化转型首批示范目录;首套无人值守卸船机系统成功投运,为全球散货码头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流域级水电站闸门AI监测系统示范应用,开启智慧水利新篇章;“华电小安”正式上线,标志着公司境外电厂安全管理迈入智能化时代。

  向新聚智,奋楫扬帆。华电科工将锚定主责主业,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科技创新和战新产业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推进科技攻关和产业应用,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平台企业。(徐晨

  责任编辑:闫弘旭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