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 卖瓷砖的老范 ■严金山


(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小镇上的商店规模不大,数量却不少。店老板大多没有发财的幻想,过日子倒是绰绰有余。坐落在河山大桥南堍的老范建材经营部就是其中之一。

  老范大约50岁,卖瓷砖将近20年。开店之初只有30岁,却取店名“老范建材”。

  前些年,我的邻居搞装修,老范是其中的供货商。有一次,我看见他把供应的瓷砖吊到楼上,还帮着吊砂石料、水泥等。我笑问:“老板还兼打临工啊!”他笑笑说:“顺便搭把手。”从此,我俩便熟识了。

  就凭这顺便搭把手,让“老范建材”一直拥有着好口碑。

  “老范建材”有四间门面,却不显眼,店里只有一个人照看。拿他自己的话说,既是老板又是伙计。

  每天早晨他开店后,即使送货出车,门也照样敞开着。门口几张条凳一日到夜坚守着,活像是看店的客服。净水器和茶具、茶叶在靠墙的桌子上摆着。三三两两的过路人,无论主人在与不在,有搭呒搭地在这里坐一下。自己动手泡杯茶,聊聊天。等茶喝够了,再带着笑容离开。

  老范在店门口写了个手机号码。有顾客上门,只要一个电话,就告诉他几分钟回来,从不食言。还顺便说一声:“自己泡杯茶。”

  “诚实、薄利”是他经营的本钱。有一次,南源有个新农村改造的客户对他说,要做一个和贴隔壁一模一样的电视背景和面墙。他上门做了测量,联系商家,请手艺好的师傅贴砖。活儿做好了,主人很满意,结账付钱。

  这本来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可一天他去面店吃面,碰到一个并不很熟的食客问:“你就是范老板啊!我们村上的人说,你给XX家做的电视背景和面墙比隔壁人家便宜不少。”

  “是吗?”老范笑着。话说完后,事情也就过去了。可南源这个至今还在继续改造的新农村大户,那里一批又一批的家庭成了他的顾客。

  “凭良心,赢得信任”让好口碑传得更远。有一次年终了,良村有个年纪不算太大的老人来店里结账。他从袋子里掏出三沓钱来,说:“这两沓整的刚从农行取出来。这一沓散的是儿子给的,也是一万元。”接着问,“欠账多少?”老范看了看记录对他说:“27663元,付27600元好了。”于是,老人在散钞里数出24张,拿着发票就走了。

  老范随即把钱拿到银行打到卡上,柜银员数了两遍都是29500元,多了1900元。老范连忙掏出手机给客户打电话,并当即给他送过去。

  “替别人着想”让老范的好口碑成了生意的招牌。今年春节前,西东村有个杨姓小老板,在外地合伙办企业。由于投入多,回家过年比较匆忙,忘记了付装修款的事。年三十那天,他对老范抱歉地说:“装修款只能到明年再结了,今天只能把手机里仅有的钱全部转给你。”接着就微信转账了。

  老范连忙阻止说:“人生谁都会有紧张的时候,何况你一大家子人还要过年,这钱不急,你先用着。”

  后来,老范通过杨姓小老板还认识了不少顾客。如果顾客多了一块瓷砖,他就上门给退;少了一块墙砖他就送上门去。

  他说:“今天为别人省点钱,明天自己就能多赚点钱。”这话粗听起来不符合逻辑,可仔细想想也在理。

  老范的故事算不得精彩,在这个世界上可谓是平凡得像大海里的一滴水。然而,就是这千千万万的一滴水汇成了时代的大海。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