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铁门关市人民医院蝶变记
“手术成功!”7月27日,二师铁门关市人民医院骨科手术室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84岁的罗大爷左侧人工膝关节术后松动假体翻修手术成功。
这是当地首例复杂人工膝关节翻修术,不仅让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重获健康,也标志着铁门关市人民医院诊疗水平迈入新高度。
然而就在几年前,医院还是一所“十几年从未做过一台手术”的团场医院。“陈旧的小楼里,住院、门诊、药房、检验、透视等科室拥挤在一起,诊疗水平不高、设备落后,当地群众看病很不方便。”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援疆干部、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志华仍记得刚来时的场景。
医疗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2019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全面托管该医院,从人、财、物到医、教、研实施全方位援建。“这种‘托管’模式在当时尚无先例。”刘志华说,在河北的大力支持下,医院先后建起住院楼、门诊楼等,配齐了各类先进设备。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诊疗水平居全国前列,我们就调集多位骨科专家,聚力打造骨科‘尖刀’科室。”刘志华介绍,近年来共开展骨科新技术新项目120多项,包括膝髋肩关节置换、全身多发严重骨折等高难度手术,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骨科带动下,医院其他学科也迅速发展。外科开展了乳腺恶性肿瘤切除术、腹腔镜微创手术;妇产科开展了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宫腔镜微创手术;内科开展了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一大批新技术新项目得到推广实施。
从托管之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诊治380多个病种、立项25项科研课题,铁门关市人民医院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援疆团队的心血和汗水,见证着冀疆两地的深厚情谊。“2024年,历经多年建设,铁门关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刘志华说,医院新的目标是在“十五五”末总体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张晓超、侯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