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色动能”转化为会员发展的“实干势能”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我更愿意把自己定位成服务会员的‘大班长’,吃苦耐劳、带大家一起致富。”在贵州省毕节市四川商会的会议室里,毕节市四川商会会长、毕节创美集团执行董事长严贵林面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的采访,一句话道出了自己对商会会长角色的理解。

    这位带领商会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四好”商会、推动党支部获评“四强”党支部的“领头人”,用朴实的话语、务实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商会会长责任与担当,也揭开了毕节市四川商会以党建为魂、聚会员之力的发展“密码”。

    做跑在前头的“服务员”

    在严贵林看来,商会会长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跑在前头的服务员”,既要把党的方向传达到会员心里,也要把会员的困难扛在自己肩上。

    “商会的使命,首先就是带领会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这是根本。”严贵林直言,“能安心带着大家干事,看着会员企业一步步壮大,我心里特别踏实。”他清晰地给商会“定调”:所有企业发展都要在遵纪守法的框架内,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正因这份坚守,使得他在毕节深耕多年,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和企业形象,赢得了各方尊重与信任。

    面对“川商精神如何创造1+1>2效应”,严贵林没有讲大道理,而是举了身边的例子:“我们商会142家会员,覆盖20多个行业,在内部形成了‘资源互助圈’,商会的项目里,不少房子是会员单位建的,材料也是会员企业提供的;有的会员搞现代农业缺销路,其他做商贸的会员就主动帮忙对接渠道。把分散的资源拧成一股绳,跑出了‘1+1>2’的合力。”

    为解决会员难题出实招

    管理一家企业不易,凝聚142家会员企业更难。但严贵林认为,“管理商会和做好企业,关键是‘走心’。”

    这体现在日常的每一件小事里。“我电话随时都通着,会员有问题不管是夜里还是周末,打过来我都接。”严贵林说,商会秘书长会定期收集会员困难,但他总觉得光听汇报不够,每年都会亲自带队去会员企业走访,到车间看看生产情况,和负责人坐下来聊聊天,才能真正知道他们缺什么、愁什么。

    遇到会员企业间有矛盾,他主动调和。企业遇到政策疑问、法律难题,他第一时间协调商会法律与财税服务中心的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帮忙解答。甚至有会员资金周转暂时困难,他也会牵线搭桥,帮着对接资源。

    “我们不搞花架子,会员的困难事儿,能解决的当场就协调,解决不了的也给个准信,实实在在做事,大家才愿意跟着你干。”严贵林的话语里,满是实在。

    以党建赋能川商共富路

    “大班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服务会员上,更体现在以党建引领商会发展实践中。

    在严贵林推动下,毕节市四川商会党支部早已成为凝聚会员的“红色堡垒”——现有党员21名、入党积极分子13名,党支部委员各司其职;秘书处3名专职工作人员中,2名是部队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以严谨作风保障党建与日常工作高效运转。法律与财税服务中心更是在党支部引导下,成为会员企业的“风险防护盾”。

    通过党建与发展的深度融合,取得了累累硕果:2021年至2023年,毕节市四川商会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四好”商会,成为行业内的标杆;2024年6月,商会党支部被毕节市直机关工委命名为首批“四强”党支部、新社会组织“双强六好”党支部。在党支部的培育下,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严贵林本人被毕节市委、市政府授予“毕节市劳动模范”称号,会员陈东、谢晋获评贵州省第二届“最美劳动者”,党员杨仕建获“贵州省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表彰”,党支部委员李中付被评为“黔进先锋·四好党员”。

    “这些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全体会员跟着党一起干出来的。”严贵林说,未来他这个“大班长”还要继续带头,把党建的“红色动能”转化为会员发展的“实干势能”,让更多川渝籍企业家在毕节这片热土上扎根、成长,“既要让大家把企业做好,更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出份力,这才是我们商会的价值所在。”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