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秋天读这三本书


陆彦

虽然已经过了白露,但杭州离真正的秋天还早。40摄氏度高温不过就是几天前的事情,昨天因为下雨,夜里总算感到了一点凉意。今天继续下雨,潮湿加闷热,室内必须开空调。有时难免恨恨地想:总有一天会离开杭州,搬到一个干燥、凉爽的地方去住。

但是,时令已经到了秋天。夜晚走在户外时,也会从夜风中嗅到那么一点秋意。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即将告别的季节——到了人生的冬天,人们将陆续告别已经拥有的一切,最终也将迎来最终的告别。每念及此,就觉得要格外珍惜秋天——这个灿烂的季节。

我的人生也已经到了秋天。人说“五十知天命”,无论之前成长得多么缓慢,但是,到了五十岁,就该知道在接下来的人生中,自己要做些什么了。从工作上来说,我确定了接下来要写的几本书。只要我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写,把我的工作做完,我就完成了我作为一个作者的使命。至于写得怎么样,那是“果”。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只问耕耘。

一个写作者,是不可能不读书的,尽管现在“书”的形式多样化了。可以说,每天我从早上睁眼开始,一直读到晚上闭眼为止。写作必须要集中精力,但阅读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手头在读的,有三本书。一本书是诗人朋友李郁葱回忆浙江余姚乡下童年时光的《童年的月亮》,我自己掏钱买的。顺便说句,我以为掏钱购买师友的书是对他们起码的尊重;另一本书是经典长篇小说,美国作家德莱塞的《珍妮姑娘》,潘庆舲先生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精装本,护眼印刷,光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还有一本是电子书,挪威作家克瑙斯高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我的奋斗》。

为什么在这时间的秋天,人生的秋天,要读这几本书呢?其实每天经眼的书很多,时间有限,只能读自己当下要读的、想读的。作为写作者,自然有一些同为写作者的朋友。而你只有认真读他们的书,才能与他们有真正意义上的交往。而读《珍妮姑娘》是个偶然。虽然这本书写于114年前,但作者讲故事的本事让我偶然拿起后就放不下了。我乐意借着这个偶然的机会,深入了解我并不很了解的美国,以及它的近代史。我相信一个说法,你去一个国家旅游十回,还不如认真读该国的一位伟大作家的作品。

克瑙斯高《我的奋斗》是我从一位师友那里听说的。“他与魔鬼交易,用文学自杀,写了本书,也叫《我的奋斗》”,“现在人们看到我的名字就想吐,我想低调过活,但没办法。”当我打下这些文字时,不禁又一次笑出声来。就像这些话提示的那样,这一套六本书是很带劲的。作者通过极度深入地挖掘自己至今为止的人生,回答了每一个人终究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克瑙斯高生于1968年,今年57岁,也已进入人生的秋天。他的写作实践又一次启发了我:深度挖掘自己不是写作的全部,但每个写作者都必须经过这个阶段。通过写作,认识你自己。通过写作,再活一次,并将再无遗憾。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