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薇
“我们与收购公司签订了合同,辣椒由他们以保底价收购,产销有保障。”2025年,七师一三○团十三连种植户周恩春承包了320亩退耕还林地,在林木下套种了草莓椒、二荆条等多个品种。如今,丰收时节,他家的辣椒长势分外喜人,亩产预计可达3吨左右。
据十三连“两委”成员黑扎提·居马台介绍,连队党支部推广生长期“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种植模式,积极引导退耕还林职工发展林下套种。“通过种植辣椒、西葫芦和中草药等生长期短的作物,不仅能有效改善土壤、促进林木生长,还能有效提高种植户收入。”黑扎提·居马台说。
近年来,兵团各师市积极探索“一地多收、空间互补”的土地利用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增加土地效益,拓宽职工群众增收渠道。
林下养殖 利用林下空地增收入
9月25日,六师一〇五团十二连养殖户包盛财将最后的100多只林下散养土鸡卖了出去。“老板,你家的土鸡可真抢手啊,还好我预订得早,不然都抢不到了。”来自乌鲁木齐的经销商石俊卿通过朋友介绍找过来,“你家的土鸡肉质和口感都特别好,很受顾客欢迎。”
橡树,是包盛财10年前种下的。“那时候听说橡树是高端树种,一棵景观树能卖到1万元左右。”于是包盛财将家里的3亩空地全部种上了橡树,“但一棵橡树长成景观树,至少需要20年,前期投入的时间太长了。”为了平衡收支,增加收入,包盛财在团场的建议下,开始了林下养殖。
在尝试了养殖鸵鸟、鸭子等禽类后,包盛财发现鸡的成活率最高,且市场需求量也大,于是他开始大面积饲养土鸡。
“‘林下养鸡’模式让‘以畜促林、以林养畜’理念成为现实。”鸡群在橡树林下自由活动觅食,充足的运动量让土鸡的肉质更加紧实鲜美,同时鸡粪也为橡树提供了养分,有效促进了橡树的生长。“自从养了鸡,我家的橡树林不用施化肥了,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包盛财说。
因为肥料充足,橡树结的橡树果也格外多,“现在一棵树大概能产20公斤左右的橡树果,每公斤橡树果的价格在60元钱左右。”除了售卖橡树果外,包盛财还出售土鸡,“我们家的鸡,收购价每公斤25元,一只鸡能卖130元左右,和普通鸡相比,价格要高1倍多。”土鸡市场需求量大,“客户都催我多养一些土鸡,刚好我家还有7亩橡树林,明年就长成了,到时候我准备在那片林地上继续养鸡。”
包盛财家的橡树林,是一〇五团大力推广“一地双收”发展模式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团大力推广特色林下养殖产业,拓宽职工群众增收路径。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鼓励职工群众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不断探索“以林养畜、以畜促林”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带动更多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促进生态经济良性发展。
林下种植 填补果树生长“空白期”
“今年的红薯长得差不多了,感觉还有10天左右就可以收了。”9月25日,十三师红星一场二连职工陈康在查看完苹果树的长势后,顺便查看了一下苹果林下套种的红薯。“我们这的800亩苹果树是去年种下的,因为要等几年才能结果,所以我们在林下套种了一些生长周期短的作物来增加收入。”陈康说。
今年年初,在专家的指导和建议下,陈康在苹果园里套种了花生、贝贝南瓜、红薯、西瓜等作物,他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这些作物,除了经济效益高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的爬藤能力很强。
“新疆的日照时间长、夏天白天的温度高,刚种下的树苗还很脆弱,如果树下没有绿植遮盖,很容易把树根灼伤。”陈康指着苹果树下郁郁葱葱的一片藤蔓说,“除了保护树苗外,藤蔓覆盖在土地上,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水作用。”
自从在苹果园内种下了红薯等作物,今年陈康的苹果园的用水量,较去年减少了近一半,除了节水灌溉的原因外,林下套种的节水作用也十分明显。
在陈康看来,林下套种既能保护苹果树苗,又可以增加收入,是一个“双赢”的模式。
目前苹果园里的贝贝南瓜和西瓜已经收获并卖出去了。“贝贝南瓜今年大概卖了一百多吨,每公斤的收购价在1.4元左右;此外,西瓜也收了一百吨左右。”陈康说。
近年来,红星一场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目标,创建了千亩苹果示范基地、葡萄高标准示范基地及吊干杏、小白杏规模化果园,考虑到果树生长周期长,前期投入成本高的现状,“我们团场以作物结构调整为抓手,通过林下套种的方式,种植辣椒、西甜瓜、板蓝根、板栗南瓜等作物,拓宽产业发展路径。”红星一场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工作人员马润芳说。
林带承包 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提升
9月24日,二师二十五团二连的农田防护林下,职工卞王培种植的一株株辣椒植株沿着林地间隙整齐排列着,火红的辣椒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
2022年,在连队“两委”的动员和支持下,卞王培承包了自家田地旁的7亩农田防护林,并在2024年开始在防护林下套种色素辣椒。
2022年,为了解决防护林苗木管护难、成活率不高等问题,该团场摸索出了“林随地走”“林药共生”的管护模式。“我们把土地及周边林带的管护责任和经营权承包给了职工,职工在落实管护措施的同时,可以利用林下空地种植中草药。”二十五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建文介绍,在和职工签署的承诺书中,职工需要将农田防护林经营收益的30%专项用于林带抚育、灌溉设施升级及病虫害监测体系建设等。“开展林下种植,增加职工收益,提高了职工履行管护责任的积极性。”王建文说。
“我家本来就是种色素辣椒的,还和企业签订了‘订单’,种出来的色素椒不愁销路,所以在承包了农田防护林后,我就套种了色素辣椒。”卞王培告诉记者,7亩的农田防护林,大概有4亩地种了色素辣椒,每亩地的产量在700公斤左右,今年色素辣椒的收购价预计为每公斤8元钱,预计收入能增加近2万元。”卞王培说。
如今,农田防护林苗木的成活率从过去的60%提高至95%,林木生长周期缩短了10%,实现了经济效益反哺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二十五团累计更新造林3800余亩,种植苗木45万株,发展“林药共生”模式2800余亩,带动团镇130余户职工增收。
“将农田防护林经营权承包给职工,既可以盘活团场的‘沉睡林带’,又能拓宽职工的增收渠道,是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提升的重要举措。”王建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