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姜晓菲报道 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在这月圆人团圆的时刻,餐桌上总少不了月饼、肥蟹、美酒和各式佳肴。然而,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肝胆胰三大消化器官却可能面临一场“硬仗”。北部战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唐裕福副主任医师提醒,了解中秋传统饮食对肝胆胰的影响并科学调整,才能让团圆之夜更健康美满。
唐裕福介绍,肝脏作为人体“化工厂”、胆囊作为胆汁储存库、胰腺作为“消化守护者”,共同承担着代谢与消化重任,节日饮食不当易引发健康危机。部分月饼馅料与外皮中的油糖需肝脏超负荷代谢,还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岛素,长期过量易诱发脂肪肝、加重胰岛素抵抗,甚至引发急性胰腺炎。蟹黄蟹膏是胆固醇“浓缩精华”,每100克蟹黄含胆固醇超400毫克,需肝脏代谢并经胆汁排出,易导致胆汁胆固醇过饱和,增加胆结石风险。
肝脏分解代谢的酒精会直接损害肝细胞,诱发酒精性脂肪肝,长期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同时还会刺激胰腺分泌,升高急性胰腺炎风险。节日大餐常用的油炸、红烧等做法使菜肴油脂超标,会促使胆囊频繁收缩,可能诱发胆绞痛,也会加重胰腺消化负担,对已有胆胰疾病者更危险。
针对这些问题,唐裕福给出科学饮食建议。首先,饮食要浅尝辄止,月饼每次不超50克,蟹黄蟹膏不超过一只蟹的量,酒精男性每日不超25克、女性减半。搭配需平衡膳食,多吃蔬菜、全谷物等高纤维食物,搭配清蒸鱼等优质蛋白,饮用绿茶等无糖饮品助消化。此外,月饼作茶点而非餐后甜食,蟹类安排在午餐,避免深夜吃高脂食物。选择时优先健康替代,选低糖低脂新型月饼,以清蒸代替油炸,用无糖茶饮替代酒精与含糖饮料。
特殊人群更需谨慎,脂肪肝患者要严控月饼、禁酒,胆结石患者需避开高脂食物,胰腺炎恢复期患者需遵医嘱,糖尿病患者应选无糖月饼并监测血糖。唐裕福特别提醒,若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可能是胆绞痛或急性胰腺炎前兆;饮酒后持续恶心、乏力、尿黄需警惕急性肝损伤,均应立即停食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