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导航背包让机器人行动“如臂使指”


    9月25日,株洲国际会展中心,游客在观展。北斗场景示范展作为本届北斗峰会的一大亮点,设置了室内外展区,涵盖轨道交通、智能网联汽车等上千个应用场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北斗科技魅力。 

    湖南日报全媒体

    记者 童臻熙 摄

  三湘都市报9月25日讯 9月25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时空智能赋能发展论坛,在湖南株洲举行。论坛集中展示了时空智能如何从“星空技术”转化为“地面产业”的具体实践。

  会上,6项创新成果重磅发布。国家地方共建人形创新中心硬件系统负责人周松发布“青龙Pro机器人及时空智能算力背包系统”。这项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定位导航背包,集成RTK高精度定位与多模态感知智控系统,可以确保物流配送不迷路、巡检巡查不遗漏,让机器人行动“如臂使指”。

  北斗应用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魏建华发布国家“双碳”战略+北斗助力中国交通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北斗碳标”系统。该成果结合车辆运行状态的多源监测数据,综合应用北斗+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车辆碳减排数据的真实性、唯一性、精准性、额外性监测与核算,推动车辆碳减排数据的可市场化交易。

  国家管网研究总院副院长李亚平发布“油气管网北斗智能内外检测与监测产品线”。是将北斗高精度定位、授时应用于油气管网,形成国内首款适配于管道检测场景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授时终端及软件产品体系。终端产品定位达厘米级、授时微秒级,性能稳定;通过时空智能赋能配套软件产品,打造“采存管用”一体化内外检测智能服务,有效提升管道检测数据对齐、分析、评价效率与质量。

  树根科技高级副总裁黄胜发布基于北斗时空智能的3D智能挖掘机引导系统。该系统结合北斗卫星定位,获取动臂、斗杆、铲斗三维坐标,提升施工精准度。通过3D视觉引导技术,引导操作手精准施工,大大节省人力,提高施工效率。

  论坛通过系列“顶层设计与一线实践同台”的展示将“国家战略”翻译成“百姓感知”;把“星空技术”落到“地面产业”,为构建自主可控的时空信息产业生态提供新思路与新动能。

  ■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罗艾敏 仝若楠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