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重庆企业篇


“大国工匠”走访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冉文/摄 “大国工匠”走访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冉文/摄

全流程“巡诊”宗申航发

大国工匠破解制造环节难题

“我们准备加工一款离心机匣,请问在加工工艺及工装夹具方面有没有什么建议?”

“带图纸了吗?”9月24日,“大国工匠重庆行”示范性活动走进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宗申航发”)。在技术交流研讨环节,当企业机加部经理刘俊松提出该问题时,瞬间勾起了参会“大国工匠”们的兴趣。

“大国工匠”洪家光首先给出回应。当他问道“是否带图纸”时,刘俊松迅速递上早已准备好的图纸。面对这个“有备而来”的提问者,洪家光更加“兴奋”。在办公桌前简单沟通了两分钟后,两人默契地走上台,围绕图纸展开深入探讨。当日,包括洪家光在内的多位大国工匠走进宗申航发生产研发一线,开展实地调研、技术交流与师徒结对活动,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中的技术难题、堵点瓶颈,助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自主可控。

本次活动以“匠心赋能 翱翔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工匠团队深入企业一线,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工匠助企”典型案例。活动中,大国工匠团队走访了企业展厅、研发部门、精密制造车间和装配线等地;针对宗申航发技术团队提出的技术难题,大国工匠们结合自身专业经验“把脉问诊”。现场还举行了师徒结对仪式,三位“大国工匠”分别与宗申航发技术骨干签订师徒协议,建立长期的技艺传承关系。

据了解,宗申航发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首批以民营为主体成功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的创新型企业之一。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获得授权中国专利128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03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近年来,该企业推行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双通道晋升机制,以“师带徒”模式做实人才培养与技能传承工作,截至目前,宗申集团共培养全国劳动模范2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9名,国家认证工程师达300余名。

师徒薪传+联盟攻关

大国工匠赋能重庆电力发展

9月24日,由重庆市总工会主办、市教科文卫体工会、市能源工会、市电力工会联合承办的“匠心闪耀 向新而行”大国工匠重庆行活动在国网重庆电力特高压蔡家检修基地隆重举行。来自全国能源电力行业的近20位“大国工匠”齐聚,与重庆本地电力工匠、劳模代表、青年技术骨干等共话匠心传承、共谋技术创新。

在技法展示环节,重庆本地电力工匠先后展示了“超特高压GIS设备交接耐压及局放检测法”“同频定相保护极性测试新方法”“高压电缆绝缘屏蔽断口处理”“带电更换复合绝缘子”等技术项目。大国工匠现场点评,与展示者展开深度对话,碰撞出技术创新的火花。“大国工匠”助力重庆电力人才成长,薪火相传、赓续匠心。在庄重的拜师仪式上,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王凌宇、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高级专家明经亮、国网北碚供电公司北碚集控班变电运维监控值班员刘佩娴与大国工匠冯新岩、李征、陶留海签订师徒协议,让工匠精神在此实现传承。

为培育青年才俊,重庆电力工匠学院、重庆劲科电力设计公司、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将聘任姜振军、王开库、周红亮、李敏、王磊五位大国工匠为特聘教师或客座教授。此外,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在现场成立,王月鹏、何成、韩世海、胡东方、胡应华等大国工匠代表共同签署联盟协议。随后,朱劲雷、肖冀、张霁明、钟加勇、王进等六位“大国工匠”签订联合攻关协议,将推动跨区域、跨单位的技术协作与创新突破。

大国工匠走进纳铁福

为重庆汽车企业“把脉开方”

“如何高效应对目前整车开发周期短问题?”“行业内有没有类似装配案例推荐或建议?”9月24日,“大国工匠重庆行”示范性活动团队走进纳铁福传动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来自全国汽车行业的四位大国工匠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以“企业出题、工匠答题”的精准对接模式,助力重庆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当天下午,由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王鲜艳,集团有限公司模具钳工特级技师刘辉,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系长、首席技师孙庆勇,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装调工王学勇组成的大国工匠一行,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实地察看了设备运行和产品工艺,并进行了现场技术研讨。该企业已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汽车传动系统生产基地,年产能约200万套等速万向节传动轴,推出的产品已供应多家知名整车厂。在“企业出题、工匠答题”环节,企业技术负责人梅富国围绕精密零部件加工一致性提升、智能制造单元效率优化、设备预测性维护、复杂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不少疑问。

“近年来,新能源客户对产品开发周期要求越来越短,我们所供的驱动轴产品开发周期也随之缩短,这就需要项目开发的各环节严控节点,对整个开发团队提出更高要求。是否有高效方法或建议,来解决项目周期缩短问题,超越客户期望。”梅富国就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带来的行业变化提出疑问。对此,孙庆勇表示,当前中国在智能化与数字化领域已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涌现出众多突破传统框架的技术手段,要提升效率,可以与更多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解决关键物料的供应难题,进而推动生产标准化进程,确保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出必要的产品。

刘辉在答疑解惑时告诉企业如何在保证成本的前提下规范选择设备,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王鲜艳提到,可以实现技术前置对接,跟整车厂实现协同开发,主动走进整车研发流程,掌握参数周期方案设计的评审等,建立标准化流程,做好标准化和通用化设计,后续进度可大幅提升。

重庆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国工匠走进企业,通过技术问诊的形式,将专业技术和理念留在重庆,推动技能创新成果走向更多汽车企业的“生产线”,为重庆汽车产业智改数转提供了典型范本,要继续发挥工会作用,建设好职工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

大国工匠走进顺多利

手把手教解决0.02mm误差

“我们有个问题,四轴转台精度误差影响两孔之间的位置度0.02mm无法满足。想请问一下可以怎么解决?”9月24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大国工匠重庆行”示范活动走进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邓元山、邹峰、栗生锐三位大国工匠通过实地考察和技术交流,为这家企业的技术攻坚与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天下午,大国工匠在参观完企业展厅后,走进一线车间,开展实地调研。在技术交流环节,年轻的技术员抛出困扰已久的难题,还拿出零件模型配合阐述。大国工匠根据实践举例解释,逐个回答提出的问题,年轻的技术员们边听边记下要点。活动现场还举行大国工匠与企业的技术骨干的“名师带徒”结对仪式,建立起长期技艺传承关系。

该企业成立于1994年,位于北碚同兴工业园区,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深耕空调压缩机零部件30余年,专注于高端铝合金精密铸造和高精机械加工,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全球占比达28%。近年来,该企业持续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打造装备智能化、过程可视化、质量透明化、技术集成化、ID溯源化、制造绿色化、管理数据化“七位一体”智慧工厂,先后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重庆市智能工厂、重庆市数字化车间等荣誉。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